6月28日,“2024公務航空及低空經濟研討會”在成都雙流國際機場舉行。研討會上,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航空工程學院副院長周長春在談起低空經濟如何發展時直言,“任何一座城市發展低空經濟,都要因地制宜,做出差異化。”
成都機場FBO投用儀式暨2024公務航空及低空經濟研討會現場
會后,周長春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采訪時進一步闡釋,“成都的低空經濟優勢,除了研發和制造外,最重要的就是人才培養基礎。”
作為一名在航空類專業院校任職的學者,周長春對于低空經濟領域的人才培養十分重視。他表示,無論是該領域的制造還是研發,都需要人才支撐。
據悉,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將培養一批大中型無人機的操作人員,即飛手。“目前來看,中國民航局將這一培養任務指派給我們(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周長春表示,最近,他所在的學院將會向中國民航局提交相關培養方案進行審批。如培養人數、培養時長、培養大綱等,將會詳細列入方案。“最快今年年底,第一批飛手的培訓方案將會實施,目前在國內,這一培養領域還是空白。”
沃飛長空eVTOL
中國為何要自己培養飛手?周長春表示,一方面,為保護知識產權考慮。目前,在大中型無人機飛手培養方面,國內是欠缺的,周長春表示,“要打破現狀,建立培養相關人才的制度、體系。”有能力培養專業人才后,在知識產權保護上會更安全。
另一方面,為培養的成本考慮。如長期在國外培養飛手,一系列的花費較多,從長遠看不利低空經濟發展,在國內培養飛手,成本將非常低。
周長春表示,四川有通用航空人才的培養基礎,以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為例,目前為止,全國70%的民航飛行員出自于此。此外,還有電子科技大學、四川大學、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等,都有培養航空領域人才的基礎。“如此實力,會讓低空經濟領域的企業心里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