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民經濟總體延續了回升向好的態勢,中國汽車產業發展也保持了增長勢頭。但同時,以價格為主要手段的市場競爭還在延續,廣大汽車經銷商在汽車價格倒掛、品牌銷量下滑等多種因素影響下,企業經營面臨巨大的壓力,焦慮情緒持續蔓延。”
6月25日,在2024中國汽車流通行業大會暨行業系列百強發布會上,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會長劉英姿如是說到。
處在汽車產業新的變革時期,價格戰、淘汰賽正在如火如荼,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也在接連上演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戲碼。隨之而來的是,人們的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也在改變,服務模式同樣走向多樣化。新舊交替之間,傳統汽車經銷商未來的路該如何走?
也許當下的汽車行業從業者們很難給出一個統一標準答案。此次,大會邀請了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的理事和會員單位代表,商會各分支機構代表以及車企高層,共同圍繞以舊換新政策下汽車產業發展形勢,行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等議題展開深入探討。
經濟回暖,但挑戰猶在
過去三年的疫情期,我國汽車市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擊。早在去年的中國汽車流通行業大會上,那時的從業者對經銷商的經營狀況大致總結為“消費遇冷,經營狀況沒有得到根本好轉”。
經歷了2023一整年的重組與恢復,目前整體汽車市場有了明顯回暖跡象。劉英姿上臺一開始就給出了一組數據:今年1-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52萬億元,同比增長4.1%,其中汽車類零售總額1.85萬億元。
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會長 劉英姿
具體來看,1-5月份,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970.9萬輛和976.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7.1%和8.5%;新能源汽車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勢頭,產銷分別完成298.5萬輛和29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0.3%和32.3%;占世界份額的64%,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達到33.9%,保有量達到2335萬輛。
總體來看,我國汽車產業呈現出不俗的向上增長曲線。但在國家信息中心正高級經濟師徐長明看來,汽車行業“增長”未能真正完全釋放。
首先是從長期發展趨勢的角度來看,我國汽車行業已經進入到了波動式緩慢增長階段。從2000年開始,汽車自北京開啟了十年的高速增長,年均復合增長率在34%,之后2011年—2017年七年的時間進入到快速增長階段,年均增長10.5%。同時,他估計直到2027年才能恢復到之前的最高峰值。
其次就是今年的經濟形勢與汽車政策能夠支撐長期的發展趨勢,也導致了比較緩慢的波動增長。除了我國經濟增長率均值接近5%之外,今年促消費的政策諸如圍繞二手車流通、二手車出口、環保升級、電動車置換等一系列政策。“雖然這些政策對整個車市促進作用可能并不大,但很多的廠家借著國家政策的東風,紛紛打出組合拳,自己給了更大的政策的力度支持。”
徐長明進一步說到,如果想要使本企業的經營狀態比較好,不能太指望國家汽車總銷量的增長,(經銷商)更靠大家自己精細化的管理、水平業務的發展等,以此來挖掘市場。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原副院長 畢吉耀
不局限于汽車行業,放眼整個金融環境,我們會發現“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開局良好,回升向好”是我國當前經濟的主色調。但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原副院長畢吉耀也警惕大家,經濟持續回暖也面臨著諸多的挑戰,主要是有效需求仍然不足。
比如,我國今年工業總體發展比較快,但到了5月份有所回落。同時,還包括價格、PPI均呈現出負增長態勢,而CPI仍然是按標準在低位運行。
這意味著,我國企業經營壓力會很大,細化到整個汽車行業亦如此。
汽車經銷商怎么走?
眼下的傳統經銷商無疑是被動的,既要面臨行業生態重塑,市場環境變革引發的傳統經銷模式能否再續的質疑,又要接受來自車市頻繁“價格戰”,卻無力掙扎的現實處境。
在后疫情時代,如何敏銳捕捉汽車市場日新月異的變化趨勢并及時采取應對策略,對于這些經銷商而言至關重要。
對此,劉英姿給出以下建議:一是用好汽車“以舊換新”政策;二是組織開展政企面對面; 三是構建與汽車主機廠的溝通機制;四是組織資源對接,探討新的合作模式和機制。
前文提到,當前我國汽車行業發展總體是向上利好發展的,這也給經銷商們提供了很多結構性機會。徐長明也指出:“誰能把結構性把握好一點,誰的發展就更好。”
國家信息中心正高級經濟師 徐長明
緊接著,他進一步闡述自己的觀點,發現在研究過程中所謂結構性機會大致涵蓋以下三個方向:
首先,新能源汽車不是小數,是有發動機的新能源汽車。在2023年新能源汽車增量上,含有發動機的占比越來越高,去年達到63%,今年甚至達到了77.8%。從增長速度上來看,今年1-5月,純電動汽車增長了10%,而插電混合動力增長了75%;車型占比上,純電動汽車的占比是22.3%,插電式混動提升至17.2%。相比去年同期,前者掉了0.9個百分點,后者則加了5.1個百分點。
其次,價格戰下,高端車銷量在增長,低端車銷量卻在下滑,高端化趨勢并沒有隨著價格的變化而變化。比如,30萬以上的汽車在2018年銷量是161萬,到了2023年增至330萬。
“大家都在說消費降級,汽車的消費數字上很明顯,在升起。”在徐長明看來主要有兩點原因,一個是購車情形在發生變化,增購和換購的比例在增長,另一個95后的比例增加,而且作用非常明顯。
最后,出口與國際化也是一個新的機會。伴隨著中國自主汽車品牌紛紛開啟“出海”熱潮,與其一同在本土成長起來的經銷商也需要跟著一塊兒走出去。
面對來勢洶洶的新能源浪潮,傳統經銷商正在經歷著轉型的陣痛期,這不僅需要國家政策的指導和引領,更需要經銷商自己拿出不破不立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