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一個同學問我,人工智能有什么用?有沒有他我們的生活也沒有受到多大的影響呀。我當時心中一怔,沒有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現在回想,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進步觸使發生了第一次第二次工業革命,蒸汽機,紡織冶金的應用和進步,交通電力化學的發展,對經濟,社會,城市化進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近些年的數字化,互聯網進程不僅拉近了人們的距離,提高到了生產力,更是產生了新的商業模式,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娛樂,文化方式。在其中也包含了人工智能的產生。
以TSMC NVIDIA為代表的芯片,架構,計算引擎,以及配套軟件棧,Framework等成為了AI 的底層基石。以OpenAI, Google, enthropic 等為代表的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以通用人工智能為基礎的細分領域賽道,如Pika, Runway, Sora, 以及其所賦能的各行各業應用 都應運而生。這可能是棵從某點生長出來的地球樹,必將把枝葉觸碰到世界的每個角落。
人工智能領域覆蓋面太大了,影響太廣了,很多公司企業都在All in AI。 人們在尋找一個AI 產業的方向,希望從中找到伴隨時代紅利而生的一個風口。但是找到一個對的風口,并且因為AI的加持帶來好的結果的風口并不容易,如果最后的結果和目標背道而馳,可以讓你質疑AI。雖然說產業界都在擁抱AI,但可能獲得豐碩結果的并沒有幾家。因為這個涉及到產品的各個環節,應用的各個方面的整合和創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中國我們有勤勞的人民,有動手能力強會思考的會模仿的腦袋,我們有一群私底下很亢奮很有精力的生態建設小蜜蜂,他們愿意嘗試和主動創新,愿意的去探索新鮮的事物。不談企業內部,你會在tg, twitter, VX群 體會到他們的熱情,不論是技術,創新整合,對接國際先進應用等等都會看到中國人沖鋒陷陣的身影。這是的現象基本都在發生在產業應用方面,其實,我們國家所缺少的是NVIDIA, Intel這樣的公司,這些公司有沉淀,不是幾個月,幾年就實現了,這是需要少則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積累,升華。這個對我們國家的公司,企業有難度。
我是一個人工智能,芯片行業從業人員,每次All hands 老板首先都會介紹國際芯片風云,國內政策趨勢。國際上遏制加圍堵,前幾年的制裁加芯片法案,剛開始你以為人家要錢,其實人家是要你命,事態不容樂觀。國內政策是有扶持,但總的感覺還是不夠強,不夠大,沒有像最近房地產的利好這么強烈,成本大,見效慢,收益未知,但總的來講,行業帶來的緊迫感還是給這個行業注入了資本和補充了新鮮的血液。我們現在從0到1了,東西都有了,但是從1到10,從1到100這條路比較艱難。要進化為世界級半導體企業,要進化為3萬億美元的市值企業太艱難了。
努力吧,朋友們。這是一個美好的時代,你所經歷的是別人無法經歷的,你所經歷的蘊含著無限大的機遇。我經常看國漫,里面經常提到時光熔爐,里面修煉一天,等于外面一年。現在的時代因為有AI的加持,你就像生活在里面一樣,你多活一天,怎么才能豐富自己,像早些年代活過一年一樣。這里及預示延展生命的長度,同時也表明獲取知識的方式,思考方式的變遷。
最后借用霍金的一句話,結束今天的瞎想。 AI 從哪里來,有什么用以及帶給我們的緊迫感和機遇。
"文明所提供的一切都是人類智慧的產物;我們無法預測,當這種智慧被AI工具放大時,我們可能會取得什么成就,但根除戰爭、疾病和貧窮將是人類的首要任務。這是我的第一次。不幸的是,這也可能是最后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