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說飛度這車很垃圾,確實,飛度放在今天來看,那就是工業垃圾。但9.98甚至7.98的秦卻沒人說他垃圾,反而大家都在夸他便宜,很良心、
但我不這么認為,飛度月銷量最高的時候在一萬左右,均價9.8萬元。而比亞迪秦的4月銷量為2.78萬,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了,并且7.98的秦在成本控制與定價策略方面,仍然值得很多友商學習。比如“用料”
那回到我們的問題來,為什么飛度與秦這倆看似八竿子打不到的車能放到一起講呢?
他們,都可以讓我們開上車
多年前,我騎著小電車和朋友出去玩,路上突然遇到了大雨,這突如其來的瓢潑讓我們都無處躲藏,好不容易找到一處遮陽棚躲避,身上卻早就被澆了個透心涼,我們呆呆地看著雨點砸在地上,我說:“要是有輛車,好歹都不會被雨淋了。”
而對于像當時的我一樣的年輕人而言,能有一臺車,能夠遮風避雨,這就足以滿足了,便宜,空間大,省油,這正是當時我內心所需要的一臺車。
當然,那時候沒有7.98的秦,9.98的也沒有,那么如果當時我買車,大概率會在飛度或者軒逸這兩款車之間做選擇。
他們,是什么樣的車?
現在在網上搜索飛度,能看到最多的就是他安全性差,配置低,收音機都沒有,鹵素大燈,這些描述都沒有錯。
但是飛度也有其優點,空間特別大,經過調整一臺飛度的空間甚至可以容納兩人睡覺,再搭配上魔術座椅,說真的,我愿意為他買單。并且,飛度目前的保值率依然不錯,年輕人后期想換車也是毫無壓力。
而回看到今天的秦,1200km的綜合續航,卡著電池極限上了一個綠牌,對于上班通勤路程短的,你甚至可以每天充電就可以,這臺車的核心理念就是要幫你省錢。
那么當消費者去看完了軒逸飛度再去看秦,幾乎沒人能拒絕更便宜的,用車成本更低的秦,誰的錢來的容易呢?
他們,是為何而生?
2021年7月,飛度的銷量達到了1.2萬輛,6月份銷量突破了1萬,這在側面反映了一件事,大家的消費欲望,不高了。
而隨著國內新能源勢頭的崛起,飛度被干掉是遲早的事,于是23年2月,9.98的秦橫空出世,很意外的是,本來應該作為競爭對手的軒逸并沒有受到多大的影響,但隨著海鷗,繽果,海豚的上市,飛度被從銷量榜上拉了下來,油車再省也省不過電車。
經過了口罩事件,大部分人手頭都比較緊,而價格戰正是車企最為直接有力的促銷手段,9.98甚至7.98的秦,我認為都是價格戰的產物。
為了拿捏消費者囊中羞澀的心理,只要有夠便宜的價格,誰能忍住這種誘惑呢?
結語:作為合資車的飛度顯然沒有這種能力,所以他的4月份銷量只有1504,如果我現在想去買車,肯定不會只考慮軒逸和飛度了,能在我心理價位考慮的車,實在是太多了,即使是預算不多,我也能說:“我想要一臺車,但我想要的,不僅僅是一臺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