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上海解放75周年當天,話劇《向延安》在東方藝術中心開啟首演,此后連演6場,全部售罄。在首演輪上海站演出結束之后,這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及上海解放75周年的禮贊之作,將在6月28日赴北京演出,“七一”期間在國家大劇院連演4場。
話劇《向延安》劇照
話劇《向延安》是由中共上海市浦東新區區委宣傳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保利劇院管理有限公司出品,解放日報社聯合出品。全劇改編自著名作家海飛曾獲“人民文學獎·長篇小說雙年獎”同名小說,講述了一群躊躇滿志的青年在洶涌的歷史大潮下四散奔去,在戰火紛飛中,在生存和理想的岔路上掙扎、抉擇的故事。
作為一部紅色題材作品,也是一部風格獨特的諜戰劇,話劇《向延安》的首演輪演出,吸引了眾多不同年齡層次的觀眾進場觀看,很多觀眾走進劇場進行了一次生動的“文藝黨課”。走出劇場后,不少觀眾都表示,“這是一部和想象中很不同的諜戰話劇”。
話劇《向延安》劇照
充滿煙火氣,又將戲劇性與抒情性交織,是這部劇的特點。舞臺上的《向延安》既保留了原著中的生活質感,也忠于原作的詩性之美。大量的上海話旁白,以及充滿年代感和地域感的舞美,讓整部劇的上海氣息撲面而來。而大量慷慨激昂的念白,以及復雜劇情和眾多人物的逐一登場,則兼顧了敘事性、抒情性和表演性。
導演李伯男用忠于原著的審美格調及其風格化的導演語匯,收獲了不少觀眾和業內專家的好評。文藝評論家毛時安稱全劇為“一卷樸素、真切、感人的平民史詩和在時代洪流中青春成長、分化的心理畫卷”。
整部劇的舞美獨具匠心,一個寫意的鐘樓居于中心,被特意設計成“四面有門”的形式,成為“可以從不同的路徑和大門抵達延安”的隱喻。在燈光和多媒體的合作下,如同時代的年輪般、流動地遷移著場景。在有限的空間內,完成了橫跨十年的時間變遷,和跌宕起伏的故事講述。
話劇《向延安》劇照
話劇《向延安》匯集了劉智揚、李施嬅、顧鑫、王楠鈞、韓秀一、梁田、徐開騁、李傳纓等一眾實力演員加盟,既有來自北京人藝、國話、上戲、上話的舞臺科班、資深戲骨,也有過去少有話劇表演經驗的影視劇演員和跨界明星。
雖然來自不同地方,但演員們的表演成為全劇可圈可點的亮色。向金喜個性鮮明,從年輕時的單純懵懂到成長后的隱忍不發;袁春梅和不同人物之間的感情羈絆;向金山的神秘,向金水的俠氣,鳳仙的勇敢,老唐的大義凜然,各路演員在劇中配合默契,形成鮮活的人物群像。
出品方上海東方藝術中心總經理雷雯表示:“上海是人民之城、英雄之城,話劇《向延安》厚植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書寫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平民史詩。這也是東藝作為一家上海的劇院,對這座城市的再次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