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會怎么做AI?這個問題全球矚目。眼下臨近蘋果WWDC24,對于蘋果可能推出的AI技術和應用方向,業界傳聞愈發密集。
最新消息稱,蘋果iOS 18,因技術難度和研發進度不及預期,大版本升級Siri已跳票至2025年。
更之前的消息稱,在加持AI技術后,通過Siri,用戶能用聲音控制各類蘋果終端(iPhone、iPad、Mac)的所有應用程序。
只要動動嘴,就能通過Siri做任何用戶想做的操作:比如打開文檔、將筆記移動到另一個文件夾、發送或刪除電子郵件、在Apple News中打開特定文章、發送網頁鏈接,甚至請求設備提供文章摘要。
這些新特性將使Siri能夠更好地理解用戶的需求,提供更準確、更有用的信息,并幫助用戶更高效地完成各種任務。同時,新的Siri還將具備更強大的智能學習和自我優化能力,能夠不斷適應和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聽上去很美,但照蘋果公司的一貫效率,這種聽著很美的應用,基本上都會多次跳票。現在,首次跳票時間已到了2025年。
盡管如此,Siri的AI應用技術,雖在WWDC24缺席,但于今年9月推出iPhone16系列的同時,這些細節有望得以披露。這被業界理解成Siri加持AI的首個版本。之后,再到2025年,首個加持GenAI(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技術的Siri,就能如期推出。
目前,蘋果并沒有更獨特的端側AI技術策略。換句話說,蘋果也采用了當今業界主流的端云混合策略:在端側本地化運行一些基礎應用,云側則承擔著需要更強算力和更高能耗的AI訓練和推理任務。
就像榮耀在云側選擇谷歌云那樣,蘋果選擇了OpenAI作為云側合作方。6月1日,有消息稱,蘋果與OpenAI的合作協議已經完成。關于此項協議,更詳細的信息,雙方都未公開。
蘋果用GenAI技術加持Siri的意圖并不難推測:首先,要用這個新“Siri”的AI功能,必須在M1芯片和iPhone 15 Pro以上的硬件終端,那么新的換機潮就自然形成;其次,通過這種方式(新的換機潮),蘋果重回AI第一梯隊,奪回失去的榮光。蘋果在GenAI技術領域,推進速度令人失望。若新版Siri能成,好處明顯。
但這種努力,能不能被用戶接受,還很難說。
因為蘋果在業界首屈一指、無法被完全復制的優異體驗,來自封閉的軟硬一體的技術框架和體系。現在,要用到非蘋果自研的云側AI算力承擔訓練和推理任務,需要上傳用戶數據到云側,這與蘋果成功的基石“軟硬一體”的封閉性,背道而馳。
這相當于動搖了蘋果帝國iOS體系的基礎,迫使蘋果開放體系,其中涉及的安全性問題——用戶隱私,如何保證做到與此前一樣的高度安全?
雖然蘋果自研芯片比如M1等,都有“Secure Enclave”模塊,能加密這些被上傳至合作方云側的用戶數據,但能保護到什么程度,現在還不知道。
就目前已知的信息看,OpenAI將在蘋果的新版“Siri”入口中扮演不可或缺的核心技術服務角色,受OpenAI技術角色沖擊的不僅僅只是蘋果自家的技術體系,還影響了蘋果生態的核心,比如與谷歌的生態聯盟。
當前,蘋果Safari瀏覽器上的搜索服務,由谷歌提供;同時,谷歌也是OpenAI的主要競爭對手之一,OpenAI與蘋果合作內容之一,據說就是搜索功能。還有個受兩者合作影響的公司,就是蘋果的老對手微軟。
谷歌尚未就蘋果選擇的新歡與自己的競爭關系,有任何公開發表的聲明。但據說微軟CEO納德拉很緊張,因為微軟也想與OpenAI合作,以便向消費電子領域拓展新的商業市場空間。現在,OpenAI竟選擇去給老冤家蘋果“賦能”,那微軟該怎么辦?
好在,蘋果和OpenAI的合作,微軟也不無好處——OpenAI的云服務商是微軟。那么,蘋果如果用OpenAI的算力、AI會話功能和AI訓練推理成果,實際上也等于間接在給微軟送錢。
至于有OpenAI加持的蘋果,從此擁有了變身AI手機——AI iPhone的能力,會不會延續此前移動互聯網壓制以Wintel聯盟為代表的互聯網風頭,現在還不能斷言到底是東風壓倒西風,還是相反。
就目前的競爭態勢來看,微軟還領先蘋果一個身位。但這種領先,能持續多久,還不好說,畢竟GenAI手機市場增長速度驚人。
據Counterpoint Research在6月3日剛剛發布的報告顯示,具備GenAI功能的智能手機在 2024年第一季度的全球智能手機銷量中,所占比例從上一季度的1.3%激增至6%。2024年第一季度,具備GenAI功能的智能手機銷量中,高端機型占比超過70%。
GenAI手機市場趨勢和發展速度令人驚嘆,蘋果若能變身GenAI iPhone,微軟確實也緊張得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