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顯市場按照客戶采購的規模和采購習慣可以分為“大中型客戶招投標市場”和“中小型客戶零售市場”。其中,商顯零售市場在理論市場規模上,甚至要超過大中型客戶招投標市場!如何抓住零售商顯市場發展的契機,亦將是未來行業企業“規模”較量的關鍵點之一。
零售商顯啟動加速,市場布局需抓緊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年末,我國登記在冊企業數量達5282.6萬戶。其中,中小微企業占企業總數99%以上,并提供了80%以上的城鎮就業崗位、貢獻了60%的稅收、60%的GDP。可以說,如果智慧商顯不能覆蓋中小企業,無法建立零售為模式的供給鏈,也就不能服務于我國企業界的絕對主體(無論從數量規模、服務就業人口數量,還是經濟產出等角度看都是如此)。
同時,中小型企業亦不是“全部在低端”。例如,截止2023年我國擁有10.3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1.2萬家“小巨人”企業。工業和信息化部原總經濟師許科敏曾表示,中小企業中 擁有科技型中小企業56.3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21.5萬家,并貢獻了我國70%的技術創新……可見,中小企業不僅在總規模上擁有巨大的智慧商顯開拓價值,亦在質量上擁有極大的拓展空間。
但是,傳統的商顯市場供給更對大中型企業友好。這主要是因為,過去5年智慧商顯的發展,以滲透大型企業、特別是跨國企業為主;亦以高部署成本、成套化、網絡化應用系統為主。這種市場模式,雖然有利于商顯企業通過抓住龍頭市場,實現1.規模成長、2.應用經驗積累、3.產品創新和技術迭代升級,但是卻無形中忽視了中小企業市場、零售型智慧顯示需求的潛在增長空間。
業內專家表示,隨著大型企業示范化應用案例的普及、智慧商顯概念和供給產品的成熟、all in one產品的增長,以及整體社會對數字化、智慧化大方向的認可,中小企業提升辦公效能、更緊密對接大型客戶供應鏈的需求增加……零售型、面向中小企業的智慧商顯市場已經進入啟動的快車道。
“4:6——未來大中型企業需求和零售商顯市場的應用比將是這樣的!”這與今天大中型企業占主體的市場結構正好相反。加速啟動、抓緊布局零售型商顯市場,是商顯產業、從業企業的歷史使命。
零售商顯向上,需要新質“生產力”支撐
零售商顯的發展,需要在產品力、渠道力、服務力上實現全面的行業升級。這是面對中小企業存在的“零散”化現狀必然要做出的供給側調整。
其中,產品力上,中小企業往往需求上要滿足1.因陋就簡、2.體驗高大上檔次。這是一個看似矛盾的需求,但是卻也是最現實的市場情況。一方面,中小企業沒有大中型企業那樣的后勤、IT和信息化維護部署力量,同時其對采購設備經濟性要求較高;另一方面,智慧化辦公、會議、零售、展演等,中小企業需要與整個社會和商務環境的智慧化水平同步、對接,在功能體驗上絲毫不能打折扣。
滿足以上這些需求的產品,往往以ALL IN ONE為主要特色,并具有可以大量復制的規模化的應用經驗支撐。在這方面AOC作為全球顯示產品專家,持續供給全球伙伴差異化的數字顯示設備,并持續開發面向不同場景的軟件、功能、生態和輔助配件體系,建立了一個脫胎于大中型跨國企業服務,但滿足中小企業零售市場“易部署、易應用、易維護、能升級”的智慧商顯供給體系。
在渠道力的創新上,傳統商務零售采購多以“分銷渠道”為主體。但是,多層渠道體系勢必在反應速度、服務直達、價格成本上擁有劣勢。日前,AOC品牌商用顯示與京東企業業務簽訂戰略合作伙伴協議。雙方將發揮各自的優勢能力,在商用顯示產品研發、企業級市場開拓、服務生態體系共建等方面,面向多元化的場景解決方案實現“流程對接、經驗共享、產銷互助”。
京東企業業務平臺,是京東依托先進電商經驗、資源和線下物流體系建立的,專門面向企業服務、特別是滿足零售型高質量企業采購需求的供給平臺。扁平化、數字化、網格化、一站式、定制式,是京東企業業務平臺的基本特點。這一平臺突破了傳統分銷渠道,往往只有單一品類、單一方向樹形覆蓋、地域性服務桎梏的劣勢,實現了將互聯網電商與政企采購的有機銜接,為政企采購提供了一個高效的“新質生產力”工具。
在服務升級上,智慧商顯與傳統顯示設備比較,出現了功能和技術體系的質變。智慧商顯以傳感器、顯示器、網絡通信三大技術源為基石,搭建起包括數字環境沉浸、遠程智慧交互、圖文可視化體驗和無縫連接企業信息化體系的應用價值網格。部署與應用擁有定制化特色、協同與交互的人文色彩增強、創新與迭代等動態升級需求增加……這對于智慧商顯的“售前售后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